【金門景點】水頭洋樓群

建築說故事 

SONY DSC

金水國小位於金門的水頭洋樓聚落,西元1921年,重視教育的水頭黃氏宗族,為因應金門愈來愈多的學生,計畫籌建金水學校;最早以黃氏家廟做為校舍,後來校舍不敷使用,便向南洋地區的僑民募款。學校成立後,交由聚落中有名望的鄉紳組織董事會進行管理,漸漸成為金門地區規模最大、制度最完善的小學。 金水國小的正門上方,刻有兩個可愛的小天使及「A」的符號,是當初的設計者希望在這間學校的學生,都能保有天使一樣的心腸,而且學業都可以拿到「A」!如今回味起來十分有趣!

金水國小 精緻華麗的番仔厝

國小內部是以「回」字型為建物排列的方式,「回」字中間的那個小「口」,即是該國小的大禮堂,外邊的大「口」即是教室、校長室、保健室等等。正面建築是腳基式的洋樓,兩邊的小山牆,牆體為磚石結構,而紅圓型磚柱更是台閩地區少見;正門與側門的亭廊、山牆泥塑裝飾,採用南洋風格形式表現;正面山頭上除了有天使外,還有盾牌、飛鷹、花草等精美泥塑雕刻,裝飾華麗,頗有西洋巴洛克建築藝術的概念。

另外,學校內也展示當時金門人外出打拚的故事,除了馬來西亞、印尼和汶萊等東南亞國家,也有金門人出洋到日本去。 當時的人依賴存德老藥局來電匯或是交換訊息,牆上的文字是敘述在家鄉等待良人打拚回鄉的金門女人的情形,堪稱現代版王寶釧,苦守出洋的先生。 由於當時南洋(印尼等地)對於國人而言,被視為「番外之地」,所以在南洋經商有成的居民回國時,從南洋帶回來的東西,習慣冠上「番」字,如火柴盒稱之為「番仔火」。因為金水國小建築帶有南洋風格,當地人稱之為「番仔厝」學校。後來因金門人口外移,學生人數不足,因而於民國75年間廢校。10年前,經金門國家公園整修後,金水國小被公告為金門縣歷史建築。

得月樓 當地最高建物

金門最具代表性的古洋樓就是水頭聚落的得月樓,除了是當地最高的建築外,也曾擔負防禦外敵的責任,在無數的歲月中添加了許多傳奇。 建造得月樓的人是水頭聚落黃氏家族的黃輝煌,他於民國初年渡海到印尼從事百貨批發,致富後委由福建南安匠師陳南安承建得月樓。得月樓高11.26公尺,牆厚40公分,內部為地下一層、地上4層,共5層空間;地上4層是以杉木撐住主體結構,再舖上紅磚,內部有一座堅實的樓梯可以通往各樓層,落成後,以高樓能「近水樓台先得月」之意境,命名為得月樓。 建造得月樓時,正是地方治安敗壞的時代,所以原本是住宅的得月樓,在建物主體上增加了許多防禦工事,主要在第三、四樓,四面都有架槍瞄準用的圓形槍眼,用以防止海盜入侵。 四面的外壁上都有鐵鑄的槍架;此外,得月樓還有一條逃生密道,通往旁邊的一樓番仔厝,再從番仔厝通往更遠的2層大洋樓,可緊急逃生。

一窺先民日常生活

上方的建築雕花很細緻很美,每樣東西都有延伸之意,像是刻了一個12:40的時鐘,是用來勉勵後代子孫勤勉工作,不要一到12點就想要吃飯的意思。另外像是客廳、書房和房間的磁磚貼法不同,這可不是因為看膩了,而是有長壽、出丁等之意。 上了二樓,還有一個「看婿窗」,主要是通風之用,但也被用來看女婿。以前的年代都是相親,女孩子不能直接面對面看到相親的對象,就利用這個窗戶偷偷看一下未來夫婿。這裡還介紹了南洋菜的模型,主要還是受到「出洋」影響,飲食文化也有變化,娘惹菜也是他們後來常吃的食物。 風獅爺博物館 值得一遊 另外,在金門水頭村,有一個風獅爺博物館。一入門,就可看到風獅爺的陶雕,還有一張風獅爺的分布圖。這裡有風獅爺明信片,在外島寫信,可以把這獨特的心意送給朋友;另外也販售許多可愛的風獅爺紀念品,由「浯州陶藝所」製作,到此一遊,不可錯過。

水頭洋樓群
電話:(082)313-181、(082)313-182
得月樓:金門縣金城鎮水頭44號
旁風獅爺博物館:金門縣金城鎮水頭42號
電話:(082)321-600
網址:www.kinmen-travel.org/about.html

開放時間:08:30~17:00(除夕除外)
接受團體或個人預約內部展示館導覽解說服務,線上方式向金門縣文化局預約,或洽服務台。
解說時間:09:00~10:00~11:00~14:00~15:00~16:00
得月樓營業時間: 08:30~17:30
地址:金門縣金城鎮金水里前水頭47號

更多台灣精彩旅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