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美部落就像是一座活的阿美族博物館,參觀他們的傳統家屋、放蝦籠抓蝦、煮石頭火鍋,還有DIY竹子做的咖啡杯帶回家,讓你輕鬆認識不一樣的阿美族文化。
奇美部落是阿美族語Kiwit的音譯,Kiwit學名叫做「海金沙」,是一種質地強韌、用來捆綁東西的爬藤,生命力極強,象徵奇美人的生命力就像Kiwit一樣堅韌。 早期交通不便,因此奇美漢化得較晚,1970年代族人仍普遍住在傳統的茅草家屋裡。一直到現在,奇美部落仍完整地保留傳統生活智慧,並嚴格地實行年齡階級制度,延續阿美族的精神。 整個奇美部落就像是一座活的阿美族博物館,來到奇美部落,可以看到阿美族的傳統生活方式和文化傳承,就在你的眼前開展。
從傳統家屋認識奇美人的生活
奇美部落2006年以部落營造的方式,動員年齡階級,例如:哪個階級到山上砍藤、哪個階級去砍茅草,用最傳統的工法蓋了傳統家屋與集會所二間傳統茅屋。 除了傳承技術工法之外,也「希望年輕人不要忘本,我們的祖先曾住在這裡,」蓋傳統家屋的總召集人同時也是解說老師SAW MA’H`說。進入傳統家屋,彷彿進入奇美人的傳統生活。像是家屋角落的小隔間其實是儲藏室,在母系社會的奇美部落裡,只有Ina(媽媽)才能夠進去。 奇美部落文化導覽的半日遊行程包括:傳統家屋體 驗、摸蝦(Misukap)收蝦籠、認識及撿拾麥飯石、製作傳統器皿(Cifar)、體驗烹煮石頭火鍋、享用部落風味餐,歷時大約5小時,費用一人新台幣850元。 原本導覽行程還包括導覽奇美文物館,但因奇美部落已於2015年5月將文物撤出奇美文物館,因此行程微調,改為祭典影片觀賞及DIY竹子咖啡杯;如果想看奇美部落的文物的話,2015年8月起至2016年5月可以在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看到所展出的部份文物。
體驗放蝦籠、製作檳榔鞘
依傍著秀姑巒溪的奇美部落,發展出特殊的漁獵方式,在秀姑巒溪中段放「蝦籠」抓蝦。解說老師蔣金英一邊收蝦籠,一邊解釋「有沙的地方才放蝦籠,以烤焦的地瓜作為誘餌,蝦籠的開口朝下,讓蝦子進得去、出不來。」離開前再放蝦籠,讓下一批遊客可以看到抓蝦的成果。 老師一個轉身、撿起溪邊的麥飯石,教大家認識麥飯石,她說:「只有海岸山脈才有麥飯石,」等會就要利用麥飯石煮石頭火鍋。 上岸後,SAW MA’H`則展示族人如何就地取材、製作Cifar,用檳榔葉再加上二根粗竹籤,就可以做出阿美族獨特的器皿「檳榔鞘」。檳榔鞘內加入清水以及蝦籠抓到的蝦子,再將燒得滾燙的麥飯石放進去,水馬上沸騰、蝦子也跟著煮熟,一道原始風味的石頭火鍋就大功告成。 文化泛舟認識部落生活 秀姑巒溪盛行泛舟,2013年奇美部落也推出「達達鹿」(Tatadok)文化泛舟」。達達鹿是阿美族語順流而下的意思,文化泛舟不強調刺激速度感,而是慢慢 來,帶遊客認識部落的文化生活及感受大自然的美好。 另外,在秀姑巒溪較平緩的河段,推出漂漂河(輪胎自由漂)行程,坐在大輪胎上享受自由漂,徜徉在山水之間,十分放鬆,漂漂河體驗費用為500元。 很特別的是,奇美的文化泛舟為部落共同集資、成立奇美企業社,共同經營,所獲得的盈餘回饋部落。
網站:http://kiwit01.blogspot.tw/p/blog-page_18.html 停車場:奇美文物館前空地
地址:花蓮縣瑞穗鄉奇美村五鄰2-10號(奇美文物館) 自行開車: 從光復火車站出發,沿中興路/花東縱谷公路/台9線往南開,接瑞港產業道路/花64鄉道前往目的地,車程約40分鐘
奇美部落 電話:(03)899-1220 手機:0963-593571潘小姐